水样的处理
一、悬浮物的去除
目的:测定溶解态的待测物质。
方法:1.过滤:滤纸、砂芯过滤器、0.45μm、0.22μm微孔滤膜
2.离心分离
滤器选择:
①在选择滤器时,应根据悬浮物的情况而定,以沉淀物不穿滤为原则,选择滤速快的过滤器。
②中性、弱酸、弱碱性溶液可用滤纸过滤,对于强酸、强碱、强氧化性溶液不可以用砂芯漏斗过滤。
③当悬浮物颗粒极微小时,过滤易穿滤,此时应考虑用离心分离方法。
为加快过滤速度,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对性质稳定的沉淀物,可加热滤液,并趁热过滤。
②减压抽滤。
③滤纸应紧贴漏斗,利用水柱加快滤速。
④采用滤纸浆,当过滤受阻时,只需用玻璃棒轻轻拨动纤维上层,过滤速度就会好转。
二、有机物的分解
一般用于金属项目测定。
当有机物干扰金属测定或有机物与金属形成化合物时,需要分解有机物。分解方法如下:
方 法 | 操 作 | 备 注 | |
湿法 | HNO3—H2SO4法 | 水样+ HNO3—H2SO4 △无色容量瓶定容测定 | 可分解多种有机物,是常用方法,比较温和,不适合测定Pb,因为生成PbSO4 |
HNO3—HClO4法 | 水样+ HNO3—H2SO4 △无色容量瓶定容测定 | 反应条件激烈,适合难分解的有机物的消化 | |
碱解法 | NaOH—H2O2或NH3·H2O(易挥发)—H2O2+水样蒸干加水溶解容量瓶定容测定 | 适于酸性条件下易挥发组分的测定 | |
干法 | 灰化法 | 500~550℃下蒸干,使有机物灰化,而后用1:1HCl溶解 | 适于高温下不蒸发、不升华的成分,而且分解的有机物易灰化;对于Hg、As、Zn等低沸点化合物不适易。 |
三、干扰物的分离
当测定水样中某组分时,有干扰物存在,可以将干扰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也可以将待测组分从样品中提取分离出来。
常用的方法有:蒸馏、萃取、离子交换、层析分离。
1. 蒸馏:易挥发组分的测定常用这种分离方法。
常用的蒸馏方法有:
① 常压蒸馏:主要用于沸点在40~150℃化合物的分离。
② 减压蒸馏:常压下沸点高于150℃或虽低于150℃,但极易分解得化合物,用减压方法降低沸点分离。
③ 分馏(精馏):用于沸点相近化合物的分离。
④ 水蒸气蒸馏:用于有较大蒸汽压化合物的分离。
⑤ 吹出法:用惰性气体将沸点低、挥发性强的化合物从水样中分离出来。
例如:1.挥发酚:水样调至一定酸度苯酚加热蒸馏OH—吸收
2.氰:
3. :在OH—条件下,挥发出来,
4. :
5.吹出法:
6. 吹出法:
2. 萃取:某组分在有机溶剂及水中分配比不同时,常用此法。
萃取是指一种有机溶剂与水互不相溶,而欲测组分A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当有机溶剂与水充分接触后,A组分会穿过相界面由水相转移到有机相,这个过程叫做萃取。
当分配达到平衡时,,
分配系数:(温度一定), ,表示组分A在有机相中的浓度高。
分配比:
萃取效率:
上下同时除以,
:有机相与水相体积之比——相比。
萃取效果常用萃取效率来衡量。提高萃取效率的途径有:
|
| 选择较好的有机溶剂,加大与水相溶解度之差。 |
| 增加相比可提高萃取效率,但有机溶剂的体积过大,会影响组分的浓度,达不到分离富集的作用。一般是以少量的有机溶剂萃取,反复几次,合并萃取液。 |
在萃取过程中应注意:
①选择pH ,有利于萃取;,萃取物为金属离子时,易水解。
②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 a.待测物在有机相中的溶解度大;b.有机溶剂与水相的密度相差大,易分层。
③选用螯合剂 金属与螯合剂形成螯合物后,易溶解于有机相,选择疏水基团多、亲水基团少的螯合剂。
④选择掩蔽剂
3. 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作用而使离子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是离子交换树脂,它是具有网状结构的复杂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网状结构的骨架部分一般很稳定,不溶于酸、碱和一般溶剂。在网状结构的骨架上,有许多可被交换的活性基团。根据活性基团的不同,可将离子交换树脂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
树脂 | 类型 | 交换反应 | |
阳离子交换树脂 —含有酸性基团 | 磺酸基(R—O3H) ——强酸性 |
这种交换反应是可逆的,已交换过的树脂用酸处理时,由于大量H+ 存在,反应便向相反方向进行,树脂又恢复原状,这个过程也叫再生或洗脱,所以树脂可以反复使用。 | |
羧基(R—COOH) ——弱酸性 | |||
酚基(R—OH) ——弱酸性 | |||
阴离子交换树脂 —含有碱性基团
| 季胺基——强碱性
|
阴离子交换树脂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骨架相同,所联活性基团不同。 使用过的阴离子交换树脂,用碱液处理,可再生。 | |
叔胺基——弱碱性
| |||
仲胺基——弱碱性
| |||
伯胺基——弱碱性
|
※离子交换分离的应用:
⑴水的净化 在实验中常需制备去离子水,当水中含有离子时,如:Ca2+、Cl—,可使水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阳离子,再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阴离子。
⑵干扰离子的分离 在测定中,如有干扰离子存在,可将干扰离子交换在树脂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F—的测定,如有Al3+存在,会形成,Al3+对F—构成干扰,将溶液过阳离子交换柱,使Al3+交换在树脂上,与F—离子分离。
阴离子交换树脂还可以交换阴离子络合物。
⑶微量组分的富集 当测定试样中微量组分时,由于浓度太稀影响测定,此时可将溶液过离子交换柱,使阴(阳)离子富集在柱上,然后再用酸(或碱)洗脱,达到富集的作用。
思考题:1.当水中含有少量Cr(Ⅲ)时,对Cr(Ⅵ)的测定不构成干扰,但当Cr(Ⅲ)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影响Cr(Ⅵ)的测定,此时应如何处理水样才能克服干扰?
2.当水样中Cr(Ⅵ)浓度低于检出限时,如何富集水样中的Cr(Ⅵ)?
※树脂对离子的吸附能力:
① 对高价离子吸附能力强,
②对水合半径小的离子吸附能力强。
离子交换树脂交换能力的大小可用交换容量来表示:每克干树脂能交换离子的毫摩尔数——交换容量。可通过实验测得:
例:称干树脂1g,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0.1mol/L NaOH 100mL,振荡后放置过夜,吸取上清液25mL,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mol/LHCl滴定至终点(红色消失),消耗HCl14mL。求交换容量。
解:
在使用树脂时应注意:
⑴树脂的粒度 细——交换速度快;过细——影响液体流动速度。
⑵用量 应使溶液中被交换物不超过交换容量的30%。
⑶温度 室温
⑷速度 8~10mL/分钟
4. 色谱分离
液相色谱分离法又叫层析分离法。它是一种流动相带着试样经过固定相,物质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的分配,由于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移动速度也不一样,从而达到互相分离的目的。
色谱分离按操作的形式不同分为 | 固定相 |
柱中色谱(柱色谱) | 以吸附剂填充玻璃管作固定相 |
纸上色谱(纸色谱) | 以滤纸为载体 |
薄层色谱 | 以吸附剂铺在玻璃板上构成固定相 |
当液相中有两个组分A和B,流过固定相时,由于A、B与固定相结合能力不同,所以结合紧密的组分后流出,而另一组分先流出,从而达到不同组分之间的分离。
⑴纸层析(纸上色谱)
点样:层析纸长度一般为30~40cm。
层析纸用微量注射器或毛细管点样,点样位置距层析纸一端2~3cm,样品斑点直径小于5mm,斑点过大,会影响分离效果。
样品较稀时,应进行浓缩后点样;若不能浓缩,可以重叠点样,以增大点样量,但此时必须等前次的溶剂全部挥发后再进行点样。
在一张层析纸上同时点多个样时,或与标准进行对照时,点间距应在2~3cm。
平衡:点样后,将层析纸悬空挂在充满展开剂的饱和蒸汽的密闭层析器中2~3小时,*好过夜,然后进行展开。
展开:用溶剂层析纸的样品上,由于物质在溶剂中和滤纸上的分配比不同,有的物质流动快,有的物质流动慢,从而将不同的物质分开。这一过程就叫做展开,然后进行显色。
显色:显色有几种方法。
显色方法 | 操作 |
浸润法 | 将已展开的层析纸在显色剂中快速拖过 |
喷雾法 | 用喷雾剂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层析纸上 |
紫外法 | 用λ=254nm紫外灯对层析纸照射,观察荧光反应 |
熏蒸法 | 在饱和溴、碘蒸气中观察色斑。 此法色斑消失快,要用铅笔画出斑点。 |
显色后,用层析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定性:将标准物和样品点在同一张滤纸上,用同一展开剂展开,将样品点与标准物的点距比较,即可知道是否由此物。
定量:
定量方法 | 操作 | 备注 |
剪洗法 | 将显色后的斑点用铅笔画出,沿边缘剪下,用溶剂将斑点洗下定量分析。 | 用层析纸进行定量分析,准确度查,操作时间长。 |
目测法 | 把样品与相近浓度的标准物点在同一层析纸上展开,显色,比较斑点的大小、颜色深浅,估算组分含量。 | |
光密度计法 | 对斑点用光密度计扫描定量。 |
点样 |
平衡 |
展开 |
显色 |
浸润 |
喷雾 |
紫外 |
熏蒸 |
定性 |
定量 |
剪洗 |
目测 |
光密度计 |
薄层层析与纸层析统称为平板层析,有许多共同之处。但薄层操作简单,时间短,15~60分钟内可完成一次分离,分离能力比纸层析强,化合物的不同异构体都可分开。
操作过程:
制板 |
活化 |
其后操作与纸层析相同 |
将固定相(吸附剂)均匀地铺在薄层板上 |
在110℃烘干,以提高板的活性 |
⑶柱层析(柱中色谱)
在环境监测中主要是气相色谱、离子色谱,在本章中不重点介绍。
把柱色谱技术应用于干扰物的分离时,一般是根据两种或多种物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再分配,某种组分先行流出,某组分后流出,于是达到分离目的。
四、蒸发与冷冻浓缩
蒸发浓缩:速度快。将水蒸去,溶剂减少,达到浓缩目的。
温度不宜太高(一般用水浴),温度过高时,溶液沸腾,会有溅失。
监测中,常用于残渣总量的测定、盐类的测定。
冷冻浓缩:效果好。水样冷冻,析出冰,弃去冰,水样被浓缩。适于浓缩那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浓缩。
水样的处理 | 悬浮物的去除 | 过滤 | 这些方法中分离与交换*为常用,有时几种方法联合使用 |
离心分离 | |||
有机物的分解 | 硝酸—硫酸法 | ||
硝酸—高氯酸法 | |||
碱解法 | |||
灰化法 | |||
干扰物的分离 | 蒸馏 | ||
萃取 | |||
离子交换 | |||
色谱 | |||
浓缩 | 蒸发 | ||
冷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