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采样点的布设
日期:2025-05-02 08:50
浏览次数:8112
摘要:
采样点的布设
采样点的布设分几个方面来讨论:流动的水体(河流)、死水(湖泊、水库)、地下水、工业废水、城市污水
(一)河流
样品的代表性首先取决于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代表性。为了合理地确定采样断面和采样点,必须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主要包括:
1. 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地貌特征;
2. 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分布与排放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 水体沿岸资源状况,包括森林、矿产、土壤、耕地、水资源,特别是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情况;
4. 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分布和重点水资源保护区;
5. 实地考察现场的交通状况、河宽、河床结构、岸边标志等,生物、沉积物特点;
6. 收集原有的水质分析资料。
在调查的基础上,布设采样断面、采样点。
1. 采样断面的布设
对于流经城市或工业区的河流,至少应布设三个断面,即:
对照断面(城市或工业区的上游,此时河流未受污染,一条河流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也叫污染断面(污水排放后,与河水混合,通过此断面可了解排污对河流的影响状况。根据排放点的位置,可多设几个污染断面);
清洁断面,也叫净化断面(经过一段距离后,污染物在环境中降解、净化,可了解河水净化情况)。
工业区或城市 |



在有支流混入河水前,应靠近河口处布设采样点,以便对照支流混入前后的情况。
控制断面 |
工业区或城市 |
了解支流混入前 支流河水状况 |
了解城市 排污状况 |
了解支流混入后河水污染状况 |




当有较大河心滩时,应在河心滩两侧的河水中布设点位。
对照断面的布设:选择一个对照断面很重要,因为水体中某种污染物质可能来源于人为污染、天然污染,因此搞清楚天然水体中所含物质的浓度本底值,才能进一步得知人为造成的污染有多少,在具体设置地点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①远离工业区、城市、居民密集区和主要交通线,避开工业污染源、农田回流水和生活污水的影响;
②尽可能远离农药和化肥施用区;
③尽可能布设在水文条件较稳定、较平直的河段上;
④尽可能布设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上游河段;
⑤既要避开主要交通线,又要考虑交通方便,尽可能布设在交通线的上游。
控制断面的布设:控制断面是为了解特定排污对水体的影响,进而评价水质污染状况,以便控制排污,一个河段上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在下列河段布设:
①沿岸大城市、工矿区、排污口的下游河段,包括即将兴建的河段;
②城市饮用水源、渔业区、风景区、游泳场、水利设施(在各功能区设断面);
排污口 |
500m |
峰值 |
④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一般认为,重要排污口下游的控制断面设在距排污口500~1000m处,因为在污染带下游500m横断面上的1/2宽度处重金属的浓度出现峰值。
净化断面的布设:净化断面是指废水、污水汇入河流,流经一定距离与河水充分混合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因河水的稀释作用而逐渐降低的断面,一般认为应设在城市或工业区*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当然还应根据河的流量来具体确定。
以上三个断面布设的原则:
①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②交通便利;
③有明显标志。
2. 采样垂线的布设
在确定采样断面后,应根据河水的缓急及河道的宽度来确定采样垂线。
河宽 | 采样垂线 |
<50m | 设一条垂线(在河中心) |
50~100m | 设左右两条垂线 |
100~1000m | 设左、中、右三条垂线(左、右:有明显水流处,非死水) |
>1500m | 至少五条等距垂线 |
对于河流湍急的,其混合均匀,可少设垂线;河水流动缓慢者,在河心与两侧水质相差较多,此时应考虑多设垂线。
3. 采样点的布设
在一条垂线上,水深不同,设点不同:
水深 | 采样点 | |
<5m | 一点 | 表层(20cm下) |
5~10m | 两点 | 表层 |
底层(河底上1m) | ||
10~50m | 三点 | 表层 |
中层(1/2水深处) | ||
底层 | ||
>50m | 酌情多设采样点 |
总之,对于一条河流,布设采样点需经历一下布设过程:
岸边标志的确定:
每个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位置确定后,断面所在位置处应该有固定而且明显的岸边标志,如:树、电线杆、桥等。如果没有天然的标志物,则应设置人工的标志物,如:竖石桩、木桩,设置后应防止丢失、移动,每次采样应严格以标志物为准,使采集的样品都在同一位置上,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此外,设置采样断面和采样点时,还应尽量借助天然、人造地形,如桥、水闸等,以便于采样。
(二)湖泊与水库水(死水)
湖泊、水库的断面设计不同于河流,它们一般为死水,流动性差,因此造成了污染物的分散程度及降解有较大差异。在下列位置布设点位:
① 在污物排入口、流出口、中心点设点位;
② 在一些功能区,如城市、工矿区、风景区、游泳场等,以功能区为中心,在其辐射线上设弧形的采样断面;
③ 对于湖泊、水库水质的普查,通常是将湖分成2km2的方格,在格中心位置布点;
④ 找清洁对照点;
⑤ 垂向的布点情况与河流相同,但若存在间温层,则应按图示布点,因为象DO等测定项目随温度不同,有较大变化。
表层中 |
间温层下 |
底层上 |
h |
底层 |
亚温层 |
间温层 |
表层 |
亚温层中 |
(三)地下水
地下水与地区有关,如矿物、污物处理区的地下水会受到污染,另外,还与水文地质有关,一般需经调查后布置点位。
①对于饮用水、工业用、农业用地下水应监测;
②对于污染区(如:污灌、排污)地下水应监测,应注意地下水流向:纵向——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分布,横向——平行于地下水流向布点。
若要采集到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样,还应考虑到地下水的特性:
1. 流动较慢,水质参数变化较慢;
2. 深度不同,温度变化规律不同,
近地表的地下水:水温受气温影响,具有周期性变化。对于年常温层的地下水(深层),水温稳定,温度变化<0.1℃,但一经取出,温度变化较大,会引起化学反应速度变化,进而改变化学平衡,也能改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
3. 水样吸收或放出CO2引起pH变化,会引起某些物质的氧化还原作用,
4. H2S等溶解性气体可在表面损失,会影响水样的真实性。
采样时应采取措施,尽量使测定结果趋近真实值。
(四)工业废水
1. 车间或工段有排污口时,在排污口设采样点,主要监测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中**类污染物(五毒:Hg、Cr、Pb、As及其无机化合物)、含氯有机农药(难降解)、强致癌物质(毒性大),此类物质在排放时不准稀释。
2. 工厂的总排污口应设采样点,主要监测排放标准中规定的**类污染物(毒性小、易降解)。
3. 在工厂处理废水设备的排出口设采样点,若研究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益,在设备的进口和出口设采样点,其差值反映处理效果。
4. 若污水不直接排入河流,而是经过一段开放渠(明渠)进入水体,则在这个过程中,毒物可能降解,所以应在排放渠设采样点。
(五)城市污水
城市污水与市政相联系,应调查地下管道的铺设、走向,一般在泵站、入河口、污水处理厂的进出口设采样点。